人物
时段
朝代

小說家類
中觀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新編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陆果。或一时令
望。或当代名家。并录观世音应验记。及齐
竟陵王萧子良作宣验记。王琰作冥祥记。
皆所以 徵明
善恶。劝戒将来。实使闻者深
心感寤。临既慕其风旨。亦思以劝人。辄
录所闻。集为此记。仍具陈所受。及闻 (第 0788a 页)
于去留。踟蹰于动静之间哉。」

【此总结归因果不迁。以终一论之义也。何者。 徵明
因果不迁之意。果不俱因。言因果终始不同迁也。
因因而果。果成而因不灭。不迁也。果不俱因。而昔
因不来 (第 0336c 页)
也)以圣心无知。
故无所不知。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故经云。圣心无
所知。无所不知。信矣。」

【此 徵明
无知之义也。约理而推。夫有所知之境。则
滞于一缘。则有不知之地。此心境未泯。对待未忘。
乃凡情也。拟 (第 0343b 页)
无知)有无之境。边见(有无断常二边)所存。岂是
处中莫二之道乎。(上责偏见以明不异。下示中道)何者。 (徵明
空假以显中道。先空。
次假)
万物虽殊。然性本常一。(以性空故常一)不可而物。(以缘生无性。不
可名物 ……
(第 0350c 页)
有是于无是。(执心未忘)有当于无当。(执境未化)所以为患耳。
(但恐执著之情未忘。所以为患耳)何者。 (徵明
执著)若真是可是。至当可当。
(此则心境未忘)则名相以形。(生心取著。故名相斯起)美恶是生。(取舍情 (第 0351c 页)
「何则。 (徵明
有无皆俗谛义)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有无所以
称有。无有所以称无。」

【此则有无相形也。本无生死 (第 0360b 页)
答中分六。一数论神我计一分五。
一数论执词。】

「外道所执云何非有(至)是实非假现量所得。」

徵明
外道所执。云何理非有故。且数下。出彼执意。
外道者。心游道外。不顺真理。外于佛道。故名外道。
清凉大 …… (第 0523b 页)
。正举执词。因量。即
极微。无常。即粗果。谓从极微生。还归于因量。故云
实有。彼亦非理下。论主总破。 徵明
非理。破文有二。
先破能生极微。次破所生粗色。所执下。先破极微。
若有方分。如蚁列行伍。曲直无恒。以 (第 0528b 页)
不实。如镜现像。伹唯众生妄心分别而有)。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
灭则种种法灭故。」

【从此义云何下。 徵明
诸法由心生灭。盖归重一念
为生法之本也。良以真心本无生灭。只因最初一
念无明妄动。遂转广大无相真心。 …… (第 0496b 页)
义唯佛能知。所谓心性常无
念故。名为不变。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
起。名为无明。」

【此 徵明
甚深难知之所以也。问。何故以识唯佛能
知耶。答曰。以清净心中。本来无染。因无明故。有其
染心。此不染 (第 0497a 页)
哉。故此特示之。下先明染熏。以在生
灭门中。故先明无明熏真如。】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

【此 徵明。
熏习约有二义。一习熏。二资熏。谓根本无
明熏真如。为习熏。业识返熏无明。增其不了。为资
熏。又现行心 (第 0499b 页)
若约真如门则融镕含摄染净不殊依此一心宗本法上显示大乘三大之义故名此心以为法也。】
「何以故。」
【此 徵明
法义也徵有二意一心通染净大乘唯净如何此心能显彼义二心法是一大乘义广如何一心能示彼义下释义中以心含染净 …… (第 0447a 页)
粗相之源谓生相也觉此者始觉道圆同于本觉此在佛地不了其源始未同本此在金刚巳还。】
「此义云何。」
【此 徵明
究竟不究竟义也此下将四相粗细寄显返流四位以明始觉分际前三相释不究竟觉后一相释究竟觉然此四相约真心随熏 (第 0452a 页)
众幻灭无处成
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何以故下双徵二义一徵
明本觉之义故释曰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故云
本也一 徵明
上文所言觉者约始觉义何故结云
乃名本觉故释曰以始觉者即同本觉故以本觉
而结也本觉对始觉义说者以真觉体 (第 0374a 页)
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
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徵明
说本始之所由。即总标因果二觉。以明还灭
之义也。初一句。徵前说名不同之意。谓何所以故
牒释觉义而结名 …… (第 0342a 页)
此义唯
佛能知。所谓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以不达一法
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

徵明
难知所以。即释不变无明二义也。初一句。徵
起前义。谓何所以故此识唯佛能知耶。是心下。释
难知义。谓心 (第 0348a 页)
二种过。由彼不许。是谓随一不成之过。故因明疏
云下。引證不言自许。必有随一过故。问。何不待外
人下。 徵明
先防为要。】

「次申问答者。一问真故二字。巳简违教过。何故前陈
宗依上。若不著极成言。又有违宗之失 …… (第 0958c 页)

名眼识。今据见相二分俱不离彼自證分体。故依
相分为有法。兼取自證分立宗。即以见分为喻。若
尔下。 徵明
小乘不许四分。不得以四分之名立宗。
故于后陈。同喻。俱言眼识。】

「问。此量言陈立得何色耶。答。若 (第 0959b 页)
若愿宜此鼎兄之让德也然
继老人说法为凤凰第二代兄也不当让而愿实惧
师之美行将遗贵其谁堪乃不避僣书以预 徵明公
巨擘铭师塔上片石亦可以为师状之贰焉。 (第 0597c 页)
「 策杖归来山较深却随云水复相寻示人端的不将境如玉如珠雪一林」
#+END_VERSE


** 示 徵明
监寺

#+BEGIN_VERSE
「 此选佛场龙象繁凛然大坐正当轩心空方许同登第谁作今科佛状元」 …… (第 0424b 页)
「 多年行脚一朽材寻山半是卧莓苔荷衣拟欲连云补信手谁拈几片来」
#+END_VERSE


** 示 徵明
禅人

#+BEGIN_VERSE
「 寻常旧水变蛟龙头角峥嵘上九重一滴诚能澍大雨不施心力有云从」 (第 0425b 页)
礼诵修诸净业。讲道相续策众六
时。精苦已来垂三十载。然其扣头手膝按地
之所悉成坑迹。状若人模。其景行 徵明

若此也。自有论师多迷行旨。而嵩奉遵
法度初不坠伦。常遇天雨澡罐在庭。
恐伤地性令净人知举。方自从 (第 0502a 页)
见对众激扬须是其人非同杂剧所以汾阳
例有十八问所谓请益呈解察辨投机偏僻心行探
拔不会擎担置故借实假审 徵明
默大意除实问默
问难辨须识来意馀者总有时节言说浅深相度祇
应不得妄心穿凿彼此无利益虽是善因而招恶果 (第 0412a 页)
顺觉(二)

* 一法说觉行
* 二喻明觉行(二)

* 一初喻显
* 二次 徵明
二成果觉心(二)

* 一成果修證(二)

* 一达本无證(二) …… (第 0609a 页)
故其光圆满以喻菩萨圆照。成喻在此四字。得无
憎爱者。周目一切无趋避于好丑以喻菩萨不与
不求等。
徵明。


「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当文二句 (第 0642a 页)
徵明。
何以故一句。光体云云一句。何以
故者。徵问圆满见光得无憎爱之故。光体无二者。 (第 0642a 页)
以故一句。菩萨云云一句。幻化
云云一句。何以故者。此句徵问。以现在有诸菩萨
众生名相。今云实无。故须 徵明
其所以无。皆是幻
化者。菩萨众生由无明显出。无明本幻所由显出
者。即是由幻所化。故云皆是。此句释明菩 (第 0661a 页)
真俗二路则失在隔别备见本篇。】

「引教徵迹六(谓末法根钝多封性习须引圣言以为教量今以四依检行四印 徵明
无涉浮
言饰诈斯绝)
。」

【次六注中初四句明钝根难信须引诚教以表非
虚今下四句正显篇中引教徵事之理 (第 0452a 页)
 寄缘真俗五(谓法被权道情投业理。心形两位指月双筌。或以鄙俗浅度不识分量罔
冒入真。实为沈俗)


 引教徵迹六(谓末法根钝多封性习。须引圣言以为教量。今以四依检行四印 徵明。
无涉浮言饰诈斯绝)

 约时科节七(谓心行等级勤惰不恒。故立法捡心分时策行。是知。克念修圣。斯言 (第 0854c 页)